防水层——为了防止雨水进入屋面,地下水渗入墙体、地下室及地下构筑物,室内用水渗入楼面及墙面等而设的材料层。
防潮层——为了防止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水分进入砖墙而设置的材料层。
渗漏——建筑物的屋面、地面、墙面及管线外表面,在水压作用下若出现水滴或水流称为漏水;若只出现润湿称为渗水。漏水和渗水现象统称为渗漏。
女儿墙——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短墙。
压顶——露天的墙顶上用砖、瓦、石料、混凝土、钢筋混凝土、镀锌铁皮等筑成的覆着盖层。
檐沟——屋面檐口排水沟。
天沟——屋面上的排水沟。
一道防水设防——具有单独防水能力的一个防水层次。
满粘法——铺贴防水卷材时,卷材与基层采用全部粘结的施工方法。
空铺法——铺贴防水卷材时,卷材与基层仅在四周一定宽度内粘结,其余部分不粘结的施工方法。
条粘法——铺贴防水卷材时,卷材与基层采用条状粘结的施工方法。每幅卷材与基层粘结面不少于两条,每条宽度不小于150mm。
点粘法——铺贴防水卷材时,卷材或打孔卷材与基层采用点状粘结的施工方法。每平方米粘结不少于5个点,每点面积为100mm*100mm。
热熔法——采用火焰加热器熔化型防水卷材底层的热熔胶进行粘结的施工方法。
冷粘法——采用胶粘剂或冷玛蹄脂进行卷材与基层、卷材与卷材的粘结,而不需要加热施工的方法。
自粘法——采用带有自粘胶的防水卷材,不用热施工,也不需要涂胶结材料,而进行粘结的施工方法。
热风焊接法——采用热空气焊接进行防水卷材搭接粘合的施工方法。
接缝位移——在屋面系统中,因温度、外力引起接缝间隙的变化。
背衬材料——为控制密封材料的嵌填深度,防止密封材料和接缝底部与密封材料中间设置可变形的材料。
块体刚性防水层——以掺入防水剂的防水水泥砂浆为底层防水层,中间铺砌粘土砖等块材,再用防水水泥砂浆灌缝并抹防水面层。
架空隔热屋面——用烧结粘土或混凝土制成的薄型制品,覆盖在屋面防水层上并架设一定高度的空间,利用空气流动加快散热,起到隔热作用的屋面。
蓄水屋面——在屋面防水层上蓄一定高度的水,起到隔热作用的屋面。
种植屋面——在屋面防水层上覆土或铺设锯末、蛭石等松散材料,并种植植物,起到隔热作用的屋面。
泛水——屋面与突出屋面结构连接处的防水构件或构造,说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墙角包住。
分格缝——为了减少裂缝,在屋面找平层、刚性防水层、刚性保护层上预先留设的缝,刚性保护层仅在表面上作成V形槽,称为表面分格缝。
变形缝——将建筑物用垂直的缝分为几个单独部分,使各部分能独立变形。这种垂直分开的缝称为变形缝。
施工缝——混凝土施工不能连续作业时,留置的临时间断处称为施工缝。
止水带——地下防水工程受水压作用时,在混凝土结构中与变形缝垂直的方向设置的橡胶、塑料或金属带,叫止水带。
孔洞——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,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。
麻面——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、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,但无露筋现象。